2021年第1期目录及摘要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树立以风险为导向的预算理念
刘尚希 5-9
“十四五”时期新经济推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路径与政策
任保平 豆渊博 10-22
论“双循环”的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兼论“十四五”及后两个规划期接续运行指向
郭先登 23-37
环境规制促进海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了吗?——基于海洋环境规制工具的选择
杨林 温馨 38-49
植物新品种创新的区域差异与影响因素研究
张超 周衍平 50-62
中国双向直接投资的就业效应研究
钟坚 张其富 63-76
住房财富与劳动参与决策:基于CFPS数据的分析
姚健 77-88
金融背景的CEO与企业租赁融资
史燕平 陈乾 黄鑫 89-100
数字金融发展对我国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封思贤 宋秋韵 101-113
女性高管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可读性的影响研究
黄珺 徐莹莹 114-124
产学合作对高校创新绩效的空间计量研究——基于组织层次和省域跨层次的双重视角
王晓红 张少鹏 张奔 125-137
外资开放如何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汪朝阳 138-149
高管薪酬契约参照与企业并购:并购溢价及并购绩效
白智奇 张宁宁 张莹 150-160
《集团公司管理》评介
徐向艺 封三
树立以风险为导向的预算理念
刘尚希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摘要:公共价值的实现有赖于公共风险的对冲而注入的确定性。在这个意义上,编制、审查规划、预算的风险分析和价值导向是等价的表述。在公共领域,预算应该在公共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财政应对资金、资产和资源等财政资源的配置发挥统筹性作用。编制面向未来的规划和预算,核心理念就是风险,要基于风险来观察、分析和判断,并形成以风险为导向的预算编制审查理念。
关键词:公共风险;预算理念;公共责任;规划审查
作者简介:刘尚希(1964- ),男,湖南桃江人,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公共理论与政策、公共风险及其治理。
“十四五”时期新经济推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路径与政策
任保平 豆渊博
西安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院
摘要:新经济背景下,我国产业的发展环境不断变化,5G技术、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快速发展,我国形成以信息技术为核心、数字经济为依托的新经济发展格局,为“十四五”时期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新经济对于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理表现为新经济的发展为产业结构升级提供技术支持、内需支持和产业政策的创新支持。通过对新经济下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问题进行研究,总结我国新经济与产业结构的发展现状,进一步对“十四五”时期制约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十四五”时期新经济推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路径选择与政策取向,通过发展新经济推动“十四五”时期我国产业结构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关键词:“十四五”时期;新经济;产业结构升级;产业基础能力;产业链现代化
作者简介:任保平(1968- ),男,陕西凤县人,西安财经大学副校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转型经济的增长与发展。
论“双循环”的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兼论“十四五”及后两个规划期接续运行指向
郭先登
青岛市社会科学院
摘要: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以“两观”为指导,站在改革开放和完善新格局的更高起点,深入实施以大国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新格局为主体的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把“深入”的起点与落点定位在“双循环”的国家大战略上,经过“十四五”规划期,再经历“十五五”“十六五”规划期的圆满收官,通过三个规划期接续运行,全面完成国家确立的第二个“百年目标”第一步奋斗任务和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高质量发展远景目标,向着实现“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第二个“百年目标”砥砺奋进,不断迈向更高水平的内生内涵型“双循环”发展的新时代新阶段。
关键词:“双循环”;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
作者简介:郭先登(1949-),男,山东平度人,青岛市社会科学院二级研究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主要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现代经济理论。
环境规制促进海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了吗?——基于海洋环境规制工具的选择
杨林 温馨
山东大学商学院
摘要:随着“蓝色”经济实现“绿色”发展成为必然趋势,海洋产业结构升级成为兼顾海洋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客观选择,环境规制对海洋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日渐凸显。在系统阐述海洋环境规制对海洋产业结构升级影响机理的基础上,运用2007-2016年我国沿海11省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模型与门槛回归模型,考察海洋环境规制对海洋产业结构升级的异质性作用及规制工具间的相互影响。研究发现:命令-控制型海洋环境规制对我国海洋产业结构升级产生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非线性影响,并存在基于市场激励型海洋环境规制的单一门槛效应,门槛值为18.67;市场激励型海洋环境规制有助于促进海洋产业结构升级,但当前影响并不显著;海洋科技创新水平提高显著驱动海洋产业结构升级。
关键词:命令-控制型海洋环境规制;市场激励型海洋环境规制;海洋产业;产业结构升级;门槛效应
作者简介:杨林(1969- ),女,山东烟台人,山东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公共经济与管理。
植物新品种创新的区域差异与影响因素研究
张超 周衍平
山东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基于2000-2018年中国粮食主产区植物新品种创新省际面板数据,对比分析东北、华东和华中地区植物新品种创新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运用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模型,实证考察植物新品种创新的区域异质性以及不同区域创新资源要素的影响与差异。研究发现:华中地区品种创新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最大,东北地区的绝对差异最小,华东地区的相对差异最小;区域之间存在创新资源投入、创新环境和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等方面的不同,导致品种创新具有明显的异质性特征。为此,各省、自治区应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有的放矢地制定实施提高品种创新水平的政策措施,充分发掘创新资源投入要素、知识产权保护以及创新环境等对域内品种创新发展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植物新品种创新;粮食主产区;异质性;知识产权保护
作者简介:张超(1980- )男,山东济宁人,山东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技术创新与知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
中国双向直接投资的就业效应研究
钟坚 张其富
深圳大学经济学院
江西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通过双向直接投资增加有效需求促进了就业增长。理论机制以有效需求为核心,依循国家与省级层面、行业层面和企业大类层面展开,论证了双向直接投资是获取国际市场、资源与技术并促进国内就业增长的两种方式。在理论分析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理论假设,并推导了开放经济下的就业函数。实证分析根据理论假设和就业函数展开。全国数据回归表明,双向直接投资对全国和城镇就业存在促进效应,对农村就业有替代效应。省级数据固定效应检验表明有显著的促进效应,但控制工资数据时不显著,而空间面板回归则通过了检验,表明存在省际空间交互效应。行业数据固定效应回归基本检验的假设,除了OFDI对采矿业、水利和文体娱乐业和IFDI对采矿、制造、住宿餐饮、居民服务业以外。企业大类数据回归发现,在控制固定投资和工资水平条件下,双向直接投资对国有、集体和其他私营企业就业的促进效应显著,无控制变量回归检验显示国有和集体企业就业效应不显著,表明国有和集体以外的其他民营企业是稳就业的重要力量。
关键词:OFDI;IFDI;有效需求;就业效应;空间面板模型
作者简介:钟坚(1965-),男,江西万安人,深圳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与中外经济特区研究。
住房财富与劳动参与决策:基于CFPS数据的分析
姚健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在理论分析住房财富对劳动参与决策影响的基础上,采用CFPS 2010年、2012年、2014年和2016年四期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家庭住房财富对个体劳动参与决策的影响。研究表明,家庭住房财富对个体劳动参与决策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具体来讲,住房财富每增加10%,个体劳动参与提高0.02-0.06个百分点。为了克服内生性问题,利用居住在同一个村/居的平均住房财富价值作为家庭住房财富的工具变量,采用IV Probit和2SLS分别进行估计,仍然得到了稳健的结果。进一步检验家庭住房财富影响个体劳动参与决策的机制表明,住房财富主要通过财富效应、成本效应和预期效应等渠道影响个体劳动参与决策。
关键词:住房财富;劳动参与决策;CFPS数据
作者简介:姚健(1994- ),男,山西朔州人,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居民消费理论。
金融背景的CEO与企业租赁融资
史燕平 陈乾 黄鑫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摘要:采用2012-2017年全部A股上市公司作研究样本,检验CEO的金融背景对企业融资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当企业CEO具备金融背景时能够显著降低企业租赁融资的比重,且与只具备银行背景的CEO相比,具备非银行金融背景的CEO更能够降低企业租赁融资的比重。进一步机制检验结果显示,降低的结果并非源于金融背景的CEO可能带来的银行借贷便利,而是该类型的CEO更倾向于过度自信从而高估企业未来现金流的稳定性并低估将来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而减少企业现金持有,降低企业融资。拓展性分析发现企业规模的增加进一步增强了该负向关系,且CEO金融背景与租赁融资的负向关系在融资约束程度更轻的企业中更显著。
关键词:金融背景;银行背景;租赁融资;CEO
作者简介:史燕平(1959-),女,北京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公司金融。
数字金融发展对我国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封思贤 宋秋韵
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
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
摘要:不断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数字金融作为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业态,对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作用日益显现。在从平滑效应、保障效应和增值效应等方面对数字金融影响居民生活质量的微观机理进行梳理基础上,运用熵权法构建了我国的居民生活质量指数,并基于2014-2018年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的省级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金融对我国居民生活质量的实际影响。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对居民生活质量存在显著促进作用,其中数字金融的覆盖广度和第三方支付业务等方面的影响最大;数字金融对城镇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大于农村,对东部影响最明显。我国应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数字金融监管体系、加强数字金融知识推广和普及,并在不同地区实施差异化的数字金融发展战略。
关键词:数字金融;居民生活质量;第三方支付;平滑效应
作者简介:封思贤(1973- ),男,江苏泰兴人,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货币金融、移动支付。
女性高管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可读性的影响研究
黄珺 徐莹莹
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摘要:高管团队成员个体特质对企业信息披露质量具有重要影响。以2014-2018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形式质量的角度出发,考察女性高管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可读性的影响,并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可读性的经济后果进行验证。研究发现女性高管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可读性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进一步分析认为在自愿披露CSR报告和媒体关注度低的企业中女性高管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可读性的改善作用更为明显,并且社会责任报告可读性有助于企业价值提升。
关键词:女性高管;企业社会责任;可读性;信息披露;媒体关注
作者简介:黄珺(1976- ),女,江苏启东人,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企业社会责任与公司治理。
产学合作对高校创新绩效的空间计量研究——基于组织层次和省域跨层次的双重视角
王晓红 张少鹏 张奔
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哈尔滨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摘要:为研究产学合作与高校创新绩效的影响关系,基于2008-2017年的省域和高校统计数据,采用动态广义空间模型,从组织层次和省域跨层次的双重视角出发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高校创新绩效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2)组织层次产学合作对高校创新绩效存在显著倒U型影响;(3)省域跨层次产学合作对高校创新绩效具有明显的正向影响;(4)产学合作对高校创新绩效水平的影响针对不同高校类型、创新资源集聚程度和地理分布特征存在异质效应。基于以上研究结论,对高校产学协同创新机制建设及其对科研创新绩效的作用提出管理启示。
关键词:产学合作;创新绩效;异质性影响;动态广义空间模型
作者简介:王晓红(1968- ),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绩效评价、知识管理。
外资开放如何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汪朝阳
江汉大学商学院
武汉城市圈制造业发展研究中心
摘要:利用1997-2017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随机前沿分析和中介效应检验方法分析了外资开放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外资开放可以借助刺激绿色消费需求、增加产业集聚、提升创新能力和促进经济制度变迁间接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中介效应从大到小依次为:创新能力、绿色消费需求、产业集聚和经济制度变迁。进一步分组研究表明,外资开放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促进作用因外资开放程度和区域的不同存在异质性。具体而言,外资开放程度越大,外资开放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力越大。在区域上,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最大,西部地区最小,中部地区居中。
关键词:外资开放;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中介效应;随机前沿分析
作者简介:汪朝阳(1978- ),男,湖北武汉人,江汉大学商学院副教授,武汉城市圈制造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国际贸易。
高管薪酬契约参照与企业并购:并购溢价及并购绩效
白智奇 张宁宁 张莹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上海证券交易所资本市场研究所
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摘要:基于契约参照点理论,利用我国A股2010-2017年上市企业样本,实证检验了高管契约参照效应对企业并购的影响。研究表明,不论垂直参照效应还是水平参照效应,高管薪酬激励强度相较于参照基准的得益值低于自身期望时,皆支付了较高的并购溢价;相应地,短期并购绩效和长期并购绩效均受到高管契约参照点的正向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高管契约参照效应与并购溢价和短期并购绩效在限薪令影响下仅在民营企业中显著,而与长期并购绩效的正向关系在国企和民企均存显著存在,依然符合契约参照假说。
关键词:契约参照效应;企业并购;并购溢价;短期并购绩效;长期并购绩效
作者简介:白智奇(1990- ),男,山西吕梁人,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上海证券交易所资本市场研究所联合培养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公司金融与公司治理。